如今,零售业态各种概念层出不穷,尤其是自互联网大佬马云喊出“新零售”概念之后,京东喊出“无界零售”、苏宁喊出“智慧零售”;而雷军又以小米之家新业态,喊出了“科技届的无印良品”,让传统实体几十年的零售人晕头转向,傻傻分不清楚... ...
的确,那些互联网人,由于资本推动,必须人为制造趋势与概念,而且要是自己的。
小米、京东也好,阿里、苏宁也罢,这些围绕着“新零售”的故事总是要讲的;那么,作为想做创新与升级的手机零售人而言,有必要了解些这三家的“新零售、智慧零售和无界,到底是如何衍生的,都是什么样的?
马云的“新零售”
阿里“新零售”这一概念,源于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。
在这次大会上,马云称:“自由个性的零售时代,纯电商已死;未来十年,是新零售的时代,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。”
马云的小算盘打的非常清楚,电商的“客单价低、用户体验差及假货泛滥”等天生短板,注定做不大(30%,是电商份额天花板);而线下实体天生体验优势,加上消费群年轻化大趋势下,阿里必须改变与传统实体的敌对关系。
其实,阿里真正想要的是通过自己积淀数年的交易大数据和支付技术手段,为线下实体赋能;打通线上线下,来营造“人、货、场”的融合消费场景。
现在,马云目的初步达到了,想想你多久没有带过现金了?你的门店用支付宝收了多少钱了?仅仅花呗、支付宝等,不仅为你赋能,更重要的是获取了大量C端交易数据,有了这些数据,就等于对你的经营了如指掌。
再来看看京东的“无界零售”想要干什么。
刘强东的 “无界零售”
和阿里的“技术赋能”稍有不同的是,刘强东的“无界零售”虽然也是通过互联网基础上,讲述“人、货、场”新概念;但切入线下实体的焦点,则是“场景打通”。
在京东的“无界零售”概念中,在未来零售中,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趋向于无界化:无界的场景、无界的入口、无界的购物方式;千人千面,所见即所得;无界零售带来的就是“场景联通、数据贯通和价值互通”。
其实,不管怎么说,京东认为,无界零售的本质还是“不断改善用户体验(产品、价格、服务),优化成本,提升效率。而不是单纯的线下线上,而是将这种模式嵌入到购物的各个场景模块,达到场景无限、货物无边、人企无间。
张近东的 “智慧零售”
作为互联网转型较早,也较彻底的苏宁,在其他大佬都提出“新零售”概念,自己岂能示弱?
张近东认为:未来的零售,线上线下边界将区域模糊化,竞争需要回归到零售的本质——深耕并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,掌握行业先进技术,打造核心竞争力,方能成就基业长青。
什么意思?说白了,苏宁的智慧零售,就是想运营互联网技术来感知消费者购物习惯,预测消费趋势,引导商家制造生产,从而进行产品优化,实体提供服务优化。简单而言,就是“三全+三化”,全渠道、全产业、全客群,场景化、智能化和个性化。
其实啊,无论是阿里的“新零售”,还是苏宁的“智慧零售”、还是京东的“无界零售”,都是依托于自身的“讲故事”行为;好像与自己有点关联,若再仔细想想,与自己貌似又没太大实际价值。
那么,作为传统手机零售店,自己的“新零售”该往哪个方向走?
凡是或多或少涉足“线上营销”的手机实体而言,无论你是做微信营销也好,网络商城也罢,都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丝不妙:
手机店新零售绝不是“线上线下
互联互通”那么简单
微信公众号,坚持了半年,无疾而终;
门店微商城,费了一番功夫,没几笔交易;
花大代价招聘的网络营销大牛,拂手而去...
这就是所谓“线上线下.互联互通”的现状!即使“新零售”是这个理儿,那也好像不是自己的菜。反而是叫嚷较厉害的“京东、小米、天猫”们却如火如荼,步步为赢;眼看“小米之家、京东之家”越开越密集,人气*,你说,卖手机的我们能不焦虑吗?
自己玩不转,那就跟着小米、京东他们玩儿!怎么玩儿?*!
在小米官方的较速“心理攻势”下,全国小米之家**过了287家,2018扬言要突破1000家;而京东之家,2018规划,全国开店要突破200家;苏宁也不甘落后,相继推出苏宁云店、小店、较物等多种线下业态... ...
这些互联网基因的“新零售”新业态、新物种真的适合手机店吗?拿小米为例,按照官方要求*装修的小米专卖,并没有像官方、媒体宣传的那样*;除了开业几天还有点人气,之后又恢复了现状。
较可怕的是,这些店不但不赚钱,还陷入了一个大坑:越来越多的*商反映,由于小米过低的返点和不合理的进货、激励政策,导致门店长期难以盈利,甚至陷入亏损。
明眼人都知道,很显然,小米之家“科技新零售”模式和两个因素关系巨大:地段和流水!而且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。
没有好的“地段”
不可能带来“流水”
没有足够的流水,不可能带来获得运营成本的支撑;5%的毛利率,想想,每个月得多少销售额?
所以,得选址Shopping Mall商圈核心铺位,才可能达到目的;然而,初期,官方部分*人员为追求*业绩,忽略了选址审核的严谨性;很多*店或者位于传统手机商圈,或者在非核心综合商场;
况且,小米科技新零售的核心,并不是传统手机店*商的“手机品类”,生态链产品才是核心,对于这些,*商完全是“小白”;小米与传统手机商的联姻生出来的线下*业态,本来就可能天生是“畸形儿”(官方直营除外)!
小米线下*如此,京东、苏宁能摆脱这个魔咒吗?不见得!这对于上游官方,和下游*商,是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。那么,长期依附于“运营商和手机厂商”,而脱离不了"手机及运营商业务”单品类运营的传统手机店,就只能“温水煮青蛙”,坐以待毙吗?
手机店转型的方向
手机店转型的方向,其实就一个:科技新零售融合店
大叔所说的科技新零售,绝不是“小米之家、京东之家、苏宁较物”等互联网人业态的翻版,而是一套集品牌重塑、空间锻造、产品融合、团队体系、互联网技术支撑、IP化运营和客户运维为一体的综合系统。是的,绝不是设计装修个门店,产品罗列进来就宣传开卖那么简单。
这些系统如何解读,可能在这里是个罄竹难书的话题,后期的文章中大叔会拆开揉碎了讲个大家听,最后只是提醒传统手机店关注几个点,好好思考下一步,自己的方向在哪里。
**、传统手机商圈别恋战,主流消费群已经不在那里;
第二、人气逐渐暴涨的Shopping Mall,手机店已不被欢迎,除非你有好的较具个性化的设计方案(找扁担客帮您);
第三、手机单品类运营已是过去式,多品类融合才是正道,但你得弄清楚你面向的客户是谁,越聚焦越好做;
第四、流量,需要互联网技术赋能,甚至是京东、天猫、苏宁,只要将数据开放赋能给你,请不要拒绝;
第五、管理团队年轻化,道理很简单,顾客如此,管理者需要如他们同频;
第六、休想做好一件事儿,就做好了新零售!品牌、空间、产品、运营、大数据、人员及服务,一个都不能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