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吸引新客户,留住老客户,降低客户转入成本,提高客户转出成本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8020法则,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、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·帕累托提出的,他指出:在任何特定群体中,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,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大多数,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。
这个理论经过多年演化,变成了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——即80%的公司利润来自20%的重要客户,其余20%的利润则来自80%的普通客户。
与需要不断开发磨合新客户相比,老客户的留存也变得十分重要,一时拿下客户不等于一劳永逸,加上如今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,客户留存率也逐年走低,客户被竞争对手抢走的情况也并不少见。
想要提高老顾客的留存率,适度提高客户的转出成本是个不错的选择,包括:程序成本、财务成本和情感成本。
1. 程序成本
程序成本就是客户更换一个品牌或产品所需要的时间、精力或学习成本。
例如:在“QWERT”排序的键盘普及之后(我们现在的电脑键盘依然是这种),还发明了更好用的键盘,但依然取代不了 “QWERT”排序的键盘。
▲Dvorak键盘
目前吉尼斯记录里世界上较快的英文打字速度就是在Dvorak键盘上创造的。Dvorak键盘,能减少手指的运动量,提高工作效率。
其中原因就是新的键盘程序成本(学习成本)过高,还有相关行业产品的更换,涉及的成本会更大。
所以,在客户使用了你的产品, 一点点地积累客户的程序成本,形成了一定的使用习惯,想要再转出,就变得没那么容易了。
例如:我习惯使用拼音输入法,拿到一台不带输入法的PC,我的下载可以选择肯定会是拼音输入法而不是不熟悉的五笔输入法。
同样的,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产品快速获取新客户,就要降低产品的转入成本。
例如:很多购物类APP和购物类小程序样式(UI界面设计)和淘宝大同小异,就更符合了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,免去了重新学习的精力和成本,可以快速熟悉上手。
2. 财务成本
财务成本就是客户继续用你的产品或品牌得到的利益、好处。你用得越多,获取的利益也越多,从而让你舍不得转换到其他产品。
例如:我们常见的会员制、积分制等,就是典型的代表。
小玲负责某保健器械产品在一个地区的销售工作。进入市场之初,她就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会员制度,所有购买她产品的客户都将自动成为她的会员,而且每购买100元配套药包,就会提升一个会员等级,相应的也可以减少5%的购物款。10级会员较高可以减免药包购物款50%。不过,她对会员也有一个要求——按照药包使用量,每位会员必须每个月消费一定金额,不消费的则会降低或失去会员资格。一年过去了,积累了大批会员。这时候竞争对手出现了。他们提出的优惠条件是,一次购买多少金额的产品,就会返还多少代金券,许多客户对此都非常感兴趣。这时客户们突然发现,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在小玲的店里消费了相当可观的金额,如果此时转去购买新店的产品,那么原来的会员资格就会自动消失,以前慢慢积累的优惠也将不复存在。经过再三考虑,客户们只好继续在她的店内消费——细水长流,慢慢地也会占不少便宜吧?客户们这样想。
不管是什么人,对缓慢累计支出的花费都不会特别在意,却对一次性的大额消费非常不舍。这也就是为什么移动公司充值送话费活动时,许多人明知一次性缴纳1000元话费,就能返300元话费(一般分6/12个月返还)时,仍然不愿意办理的原因。
3. 情感成本
有些人即使对现在的公司非常不满意,但依然不会轻易离职。
因为可能背后还会有情感性的转换成本,对公司某些人或某些事依依不舍之情。
很多品牌或企业经常邀请自己的客户参加各种线下的沙龙、团建或其他福利活动,除了更好了解客户之外,还可以与客户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,增进与客户的情感,让客户增加了情感性的转换成本——“这个品牌/这家店的人不错,我下次买东西还去他家!”
一些线上的平台也会有自己的交流圈,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,提高客户的情感性转换成本——“我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朋友和志趣相投的人,不打算离开”!
可见,情感也可以成为客户转换其他品牌的一个阻碍成本。
总结
想要留住客户,需要能够持续地给客户提供有效的价值的前提条件下,还要提高客户的转出成本。
提高客户转出成本有利于将客户套得更牢,可要是这个门槛抬得太高、太快,就很可能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与厌恶。适度提高客户转出成本,并适时给予“甜头”,只有足够的利益才能够吸引客户一直与我们合作下去,威胁和强迫是行不通的。
备注:现实商业中,客户流失的因素可能不止这么简单,还要考虑其他复杂的原因,本文只作为一种参